11月4日,在第六期“绿金汇环保产业沙龙”上,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高能环境”)总经理陈望明表示,今年8月份新颁布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中,对于污染责任人认定、污染治理谁来买单、如何对污染行为严惩重罚等核心问题都给出的清晰的答案,这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,将推动土壤修复行业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。
“目前,土壤修复市场环境正在好转,业主更加重视,行业乱象减少,进入到了由政策法规标准驱动的行业生态。企业在做项目时更加注重风险控制,对于前端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不明晰的项目也都开始理性选择。”高能时代修复公司总经理魏丽表示。
从“宋家庄”到“常州外国语学校”
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,很多化工、冶金企业纷纷搬迁或关闭,工厂走了,留下来的却是一片片未经修复的污染场地,像是一颗颗定时炸弹,随时可能爆发出危险。
2004年4月28日,北京宋家庄地铁站正在施工,当挖掘作业到达地下5米处时,3名工人突然出现急性中毒症状,紧急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。随后,北京市环保局开展了场地监测,原来,该地块原本属于北京一家农药厂,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,尽管已经搬离多年,但仍有部分有毒有害气体遗留在地下,造成了工人中毒的结果。
“北京宋家庄地铁站中毒事件”标志着中国工业污染场地问题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,而2010年发生的“武汉农药厂退地事件”,则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“毒地”退还事件。
武汉市赫山地块位于汉阳区琴台大道与京广铁路线交会处,总面积约242亩。2006年,该地块被武汉三江航天房地产公司以4.055亿元的价格竞得。2007年年初,该地块在桩基作业时,工人陆续出现了中毒反应,严重者甚至倒地昏迷。
经过检测,原来这块地以前曾是武汉农药厂的厂区,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六六六和DDT等农药化学成分。2010年,在荒废4年后,该地块被退还给武汉市土地储备中心。除退回买地款之外,武汉市土地储备中心还向企业赔偿各项损失共计1.2亿元。
随着土壤污染事件越来越多,土壤修复也逐渐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。但由于相关法律缺位,产业发展不成熟等原因,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,土壤修复行业野蛮生长,乱象重重,最著名的要数“常州外国语学校事件”。